登录|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人才>制造·中创始人 北京集美组创意总监

梁建国 制造·中创始人 北京集美组创意总监

发布时间:2021-07-16 17:03   阅读量:4050

梁建国先生先后研修了艺术设计和建筑设计专业,八十年代与合伙人一道创建了集美组。期间一直试图与中国内陆的经济高速发展保持距离而又身处其中,敏感而睿智——通过这种状态获得了一个极佳的角度来描绘本土新兴贵族的生活。一直秉持一种态度——“帮客人解决问题”。2006年与业内专家共同创办了中国陈设专业委员会。

梁建国先生一直倡导“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曾于2011、2012、2014年三获素有室内设计奥斯卡之称的Andrew Martin InternationalAwards选为全球著名室内设计师之一。2012年与2013年连续两年荣获IIDA(国际室内设计协会)举办的第39届和第40届国际室内设计大奖。2012年被中国陈设艺术委员会授予2012年度“陈设中国-晶麒麟奖”最高荣誉——设计艺术家。同年,获得“2012中国室内设计十大年度人物”的殊荣。2014年又被评为“2014年中国设计年度人物”。在访谈中梁建国谈到在这个阶段,设计人的心态要“得当”,“中国文化的复兴需要温和而渐进的方式发展。以平和的心态看待中国在世界版图上的文化交流,才是大国气度,大国风范。”梁建国说。


《设计》: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改革开放的第41年,在这几十年中,中国设计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请您从自己的专业角度出发,谈一谈给您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个时间节点和事件。

梁建国:广州美术学院在1986年开设了设计专业,当时叫“环境艺术”。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各大学校纷纷开设校办企业,就是中国第一批商业室内设计机构。

大概从1985年到1995年,1995年到2005年,十年一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发展都是根据市场需求推进的。而近十几年中国发展速度加快了,变成五年一个阶段。一个商业模式的出现就可能带动一系列的变化,就像互联网出现以后,对设计界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设计》:您将自己的设计风格总结为“中国魂、现代骨、自然衣”,请您剖析一下这三个风格特点。

梁建国:这是我们在2003年做“北湖九号”项目时提出的。通过这个项目我们有一个强烈的信念,就是做本土设计,所以总结出“中国魂、现代骨、自然衣”这个说法。“中国魂”指精神是中国的;“现代骨”是用现代的科技、材料、人文去做设计;“自然衣”是回归自然,我们希望建筑像是从自然中生长出来的。

这几年,我们把“中国魂、现代骨、自然衣”,演化成了“253”,就是20%的传统,50%的现在,30%的未来。我们称为“东方国际”,将传统的东西当代化,强调这个时代的意义,建构这个时代的美学。

《设计》:在传统的基础上做现代化的升华设计,像您为故宫做的一些项目会不会承担很大的压力?

梁建国:压力很大。因为它有几百年的历史沉淀,这种尺度是很难把控的。

《设计》:您曾提出用“东方国际”取代“新中式”的概念,那么“东方国际”风格的特质是什么?

梁建国:“新中式”存在局限性。我更多的还是强调怎么让东方文化更加国际化,“东方国际”这个说法也更方便国际上的交流。

《设计》:中国文化越来越自信,中国元素在设计的各个领域都有很强的表现欲,具体呈现则良莠不齐。在您看来,怎样才算得上是对中国历史文化运用得当?

梁建国:中国文化的运用重要的是吸收它的精神,保留它的基因,而不是简单的重复过去。我们要做的是一种精神状态和气质,让别人一看就知道是东方的。

《设计》:很多设计师在从业多年后都展开了跨界的尝试,您是否也尝试了跨界?您如何看待设计各领域之间的跨界?

梁建国:我的跨界是为了调整自己的状态。比如我常说“我摄影做的最好”。我就是用摄影来调节自己的状态。一是为了休息,二是提高修养。因为摄影是内心的表达,不是为谁而拍。而现在很多设计师,做建筑设计、室内设计之外,还会去做艺术、做产品,我觉得没什么不好。因为这种跨界并没有改变尊重美学的原则,同样是对生活方式的创造,还是美学,还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设计》:环保可持续是近年来的热点,各个领域都在广泛引用这个理念,您是如何在您的作品中实现环保可持续的?

梁建国:更重要的是“态度”问题,就是始终带着环保可持续的意识。它可能很简单,比如光源的位置和照度,或者让房间更加通风,这样就可以减少使用空调,岂不是更环保?现在很多设计师打着环保的旗号,好像用了什么技术或者材料就等于环保了,我认为是偷换概念。

《设计》:您在设计中会很积极地使用新材料和新技术吗?

梁建国:这是一定的,倡导科技与艺术的结合。比如我们今年的项目会强调“五感”的体验,声音、味道、声音、形态、触觉,都会使用新科技和艺术相结合的方式去实现。

《设计》:室内设计专业的毕业生是否存在在校期间训练密度和强度不够大的问题?您接触的业界新人反映出室内设计教育领域存在怎样的问题?您有怎样的建议?

梁建国:设计教育很多问题出现在基础教育上,导致毕业生进入社会却无法工作,很多人都改行了,只有少数人会坚持做本专业。因为学生拿着自己的大学、研究生、或者博士文凭和一份遐想去找工作,结果很难融入。基本的画图工具不会,那么你要如何工作呢?

现在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很多人不愿意做最基础的工作。互联网时代最大的弊端就是人人都不愿意动手,都停留在思想和言语层面,不愿意做最基础的实施和落地的工作。这种心态要调整。我们可以不排斥快销文化,但不应该拒绝最基础的东西。因为没有这个过程,往下走是很难的。

《设计》:那么您在招聘工作室的时候有什么要求吗?

梁建国:主要还是看人,他的人品和态度。人对了,事情做好了,就很好。

《设计》:您出席各大活动论坛,做不同主题的演讲和分享,您最想传达给青年设计师的理念是什么?

梁建国:踏踏实实做事。这个行业想要成功,勤奋是摆在第一位的。

《设计》:请提出一个您认为当下最值得业界讨论的话题并抛出您的观点。

梁建国:建立这个时代的美学概念。这是最好的时代,有这么好的机遇为什么不去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每个国家、每个民族要去寻找自己的IP,要带着这个心态去做每一件作品、每一个项目,要建构这个时代的美学。不能在历史上留下一个空白,那将是很可惜的事情。


项目

素心园

从郑州驱车向西南方向24公里,沿着万米山径,蜿蜒深入位于新密的伏羲山腹地。相传,羲皇三皇之首——伏羲与女娲曾居于此山中,人文始祖伏羲画八卦、结网罟、创乐器、造书契、渔猎、取火、化蚕为丝;而女娲在香炉山下的织机洞缫丝织绸,做出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件衣裳。

梁建国设计的郑州伏羲山美景·素心园将伏羲文化、自然环境与建筑设计完美融合,将天人合一的生态设计发挥得淋漓尽致,在他的手中,素心园不再是刻板的功能空间,而是伏羲山上纳气凝神的载体,是天、地、人、文之间微妙与隐秘的平衡。诚如设计师本人所述:“从历史文化源泉里,找到天、地、人、文之间的和谐关系;在每一块青石上、飞檐间静泊自己;大而归一,让素心园纯粹到极致……无论付出多少心血,都是充满喜悦的。”

盘旋而上的山路,石阶上与宅子内的木质地板皆来自于伏羲山中,设计师运用当代国际设计语境并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山谷涧的原生态气息,每一处踩过的地方都有着独特的故事。

在“伏羲故里”,就这样闯进了一幅当代立体“山水画”——远景是层峦叠嶂、雄浑绵延的伏羲山脉,中景是如麦浪一般随风摇曳的皑皑芦草,挨着一棵遒劲孤傲的枯树,近景则是I型纵式布局、开间38米、180度落地玻璃引景入室的现代别墅“美景素心园”。临窗望着露台上那两块岿然不动的土褐色山石,却也有几分乱入了范宽《临流独坐图》或是《溪山行旅图》的错觉。

“在我看来,人们对生活应有的初之体验是对大自然的向往——融合、回归。在大多数人努着劲挤入城市的时候,我却希望唤醒在城市中生活的人重新思考自已未来的生活样貌,”操刀设计的梁建国先生阐述着自己的设计初衷,“我将内心之向往转化为‘师法自然、天人和一’的设计思想。”

房子建造时挖下来的石材,直接加工制成了当地原生的青石板;混凝土混合本地产的不同矿物质和秸秆等当地植物做成景观墙;窑洞生土材料的运用仿佛让人更贴近了原住民生活的初始风貌,“本山取土、就地取材、因材致用,将人文记忆融入当代生活”的设计原则对居于其内的人来说,却转化为有情感连接、切切实实的安心感。

家具陈设上面挑选了现代简约、浪漫又不失贵雅的风格,可谓与去除了雕龙画凤后的中国皇家家具异曲同工,在取其精华去其繁琐之后,以更当代、更国际、更圆融的手法演绎着端庄的东方式内敛,也可谓用东方的风雅借鉴意大利的浪漫,呈现出更国际性的东方精神。

美景素心园的山顶庭院,纳山、林、谷、花、草入园,露天景观池沐浴山光,四季观山,四时赏景,还配有烧烤、吧台等休闲设施。庭院一角。建筑整体选用陶瓦、原生地青石材、铜复合板、天然竹定制材料,在此可窥见设计师“本山取土、就地取材、因材致用”的用心。“当我身处素心园,就什么都不想,放下手中的繁忙发发呆,静静地感受大自然的力量,就像我们中国人常说的‘纳气’,”梁建国如此感慨着。此“素心之境”通过与自然的合作,将东方之美奉上,唤醒人们内心深处对素心、对本质的向往。

工业产品文创设计赛群:546975142
标志广告语征集赛群:499797200
大赛咨询微信:zhengjifabu
Copyright © 2009 - 2021 苏州创仁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苏ICP备18007333号-2